大众网记者 毛道光 通讯员 霍守峰 青岛报道
在青岛地铁红岛线网运营控制中心项目的施工现场,流传着关于水电班组长李建的佳话:他以近乎偏执的完美主义,把电气预埋雕琢成了“工业美学”的范本。当同行还在为线盒黑边、毛边问题头疼时,他已为预埋管线的混凝土结构定制了“彩色标识层”,让隐蔽工程拥有了可视化的精准脉络;当业界满足于管线排布的横平竖直时,他正拿着量角器校准每一处倒角弧度,确保误差不超过2度。这位被工友戏称为“李较真儿”的硬核班组长,正在青岛地铁红岛控制中心项目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工匠故事。
自创“色谱教科书”:给混凝土里的管线穿上“彩色制服”
饰面混凝土预埋作业中,线盒浇筑后的成型质量影响着整体观感,也是制约后期末端设备安装的问题关键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李建的班组成员多次与两进人员讨论,工人的一句“为预埋管进行分色标识”,让他找到了灵感。结合着自己以往在地铁的施工经验,他创新性地提出采用多色热缩管对预埋管识别的想法,自创“色谱教科书”:消防回路穿红色“战袍”,弱电系统披黑色“铠甲”,动力管线着绿色“衬衣”。这种看似不起眼的做法,有效解决了传统预埋“开盲盒”难题,就像给混凝土内部装上了GPS导航,施工人员不用再凭借经验猜管线。利用这种方法,李建班组的管线预埋准确率高达98%。
针对站后机电安装样板施工,他又向两进人员建议管线桥架也采用类似方案,将不同专业的桥架按色系严格区分,让错综复杂的管线网变得直观好辨认,杜绝了电缆错放漏放问题,班组施工效率提升30%。
“颜色就是最直白的语言,我要让20年后的维修工,不用图纸也能直接认出每根管线。”李建自豪地说。正是他的这种坚持创新、遇事较真的精神,促使他把站后机电工程做成了行业标杆级的“视觉系教科书”。
改进线盒预埋施工,三部曲实现“零瑕疵”
针对饰面混凝土线盒边缘存在发黑、凹凸不平的问题,李建带领班组改进施工方法,采用“专用防锈密封胶打底、线盒专用固定卡固定、激光定位仪校准”的工作三部曲,大幅度提升混凝土成型效果。在一次班组巡检时,他发现某个线盒边缘有5毫米的错缝,当即组织班组对预埋点位复盘总结。在听到个别班组成员提出的“差不多就行”观点,李建严肃反驳:“线盒与混凝土的结合也要像精密仪器一样精密,这条黑线就像零件装配的误差,必须修正”。正是凭借这种一丝不苟、精益求精的精神,施工现场638个线盒预埋实现“零瑕疵”。
“我想在青岛地铁留下我们的故事”
“班组有声音,管理有温度”——在青岛地铁,李建最大的感触是在青岛地铁遇到了好的项目团队和班组。这里既有来自项目的严格管理,又有班组成员的温情关怀。李建闲下来的时候经常用手机查看青岛地铁的公众号,这里有和他一样来自全国各地的地铁建设者的故事。从第一次乘坐青岛地铁到现在作为地铁建设者站在施工现场,他和万千打工人一样,希望能在地铁的建设中留下属于他们水电班组自己的故事,更希望通过努力,铸造站后专业精品工程,为青岛地铁的建设贡献力量。
配配查-股票开户配资-配资门户导航-配资炒股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